县委县人大 县政府县政协 联系我们
民族风情
首页 > 走进隆林 > 民族风情 > 正文

者保壮族的丧葬仪式
2012-11-15 10:53:30   来源:   作者:陆凤茜   评论:0   点击: 收藏 | 打印

者保壮族的丧葬仪式和全国各地一样,在上世纪60年代,被当作封建迷信横遭禁止、批判,大量的关于丧葬仪式经文遭焚烧,巫公、巫婆被视为封建迷信而备受打击,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壮族的丧葬仪式几乎灭绝。中国上世纪80-90年代后,随着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落实,壮族本土的习俗文化才得于恢复。可是,60年代后绝大部分的年轻壮族人,很少了解本土的习俗,尤其是类似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浓郁独特的民风、民俗、民情的优秀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值得我们这代人去挖掘、去传承,让其精华代代相传。

壮族丧葬仪式各地区不尽相同,者保壮族的丧葬仪式就本县而言与别乡镇的习俗大体一致。其秩序大致是:

一、报丧

壮家有人死以后,家人立即燃放鞭炮,以示家里有了死人,一来表示送其上天,二来告知寨邻族人,家中老人(这里以老人为例)已谢世,人们听到炮竹声后就会主动到丧家帮忙料理后事,尤其是族内的男女不管手中的活路有多忙都得先自动到主家里,帮忙料理各种丧事。孝男孝女及族人,披麻带孝(带孝也有所讲究,如果是父母亲其中有一个还健在,那么孝帕吊下的一定不能等长,如果父母均谢世则可等长),死者的子女们,若有人进家门都必须向其跪拜,且不能吃肉(壮话叫“跟斋”,意思是说:这个时候谁吃肉谁到老死之时尸体会发出臭味),只能吃植物油类,就是所用的餐具都要清洗得干干净净,一直到死者出山解斋(壮话叫“戒斋”。解斋的肉是经过魔公专门使过“魔法”的,凡是吃斋的人都要吃这种肉后才能和大家一起吃正常肉,若有吃斋的人不能到场,也会有人帮带解斋肉给吃的)后才能恢复。同时,主家派人(指定两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其长子亲自带着红包、酒、肉分别请来本民族的道公“布陶”和魔公“布魔”进行择吉日,确定做道场的日子(道场时间视主家的家族习惯以及经济实力而定,一般两到三天为多见),着手办理丧事。

二、洗礼

洗礼即沐尸、整容。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完毕,俗曰洗礼。洗尸时,用新毛巾蘸上柚叶、桃叶或姜煎煮的水,由上到下擦,不能反复,不能逆向擦。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接着给死者穿新衣(生前准备好的寿衣3、5、7件不等)、新袜、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曰含金。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目的是让死者干净体面地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用席子垫在尸体下,用白布盖在尸体上,并将尸体停在堂屋中(壮话叫“朗气”),请阴阳先生看好吉时,方能入殓装棺。

三、入殓

道公来后,儿女到齐,由道公择定吉时,便举行人殓仪式。其仪式是:一是由族人在棺材内放一层木炭;二是铺上一屋白布(注:死者家族男儿及侄子们从最亲开始念名字依次铺垫棺材,每个儿子放的长度不等,壮话叫“涮耍”);三是将死者尸体抬入棺里;四是再用白布(死者家族的女儿及侄女们从最亲开始念名字依次放入齐棺的白布盖在尸体上,长度也不能一样,壮话叫“粉盖”)盖上,作为新被。另外死者家族的媳妇们一般都送一双自己缝制的布鞋放进棺材里,若死者是家族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得的新鞋好多双,棺材都装不下(每双鞋的角角都用火烧一小点,据说这样死者才能得到)。诸事齐备,最后将棺盖盖上,盖棺时全家人都要到场。棺材缝用白纸钱糊好,用竹条绑牢。然后摆放在堂屋,不着地放在两张凳子上。此时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声大哭(据说死者入棺前如是哭出声,会多嘴,碰到活着的人就会生病,所以要等到入棺完毕才能放声大哭),边哭边歌,以示与死者诀别。死者入殓后,棺材放(按家族习俗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在厅堂中央,用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以免冲犯祖宗在天之灵,棺材头垂下一张布幔,设一张方桌,桌上设死者灵位,点灯燃香烛,地面铺着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灵(男左女右)。棺材下用食用茶油或者菜油点一盏灯(这灯日夜通明,专门由长女来看管,名叫“长明灯”),棺材前放一个烧冥钱的盆,一张供桌,上面放有香、一碗竖插筷子的半生糯米饭俗称“倒头饭”(壮族人吃饭时忌将筷子竖插在饭碗中)、猪肉、一只半生熟的鸡、糖果、饼干、香烟等物品。此外,家里人每次进餐都要打饭菜放到供桌上喊死者来“吃”,一直打到四十九天。

四、祭奠

请先生日子:即根据死者死亡时辰、出生日期和天干地支,算上山吉日,做道场两天、三天、五天不等(视家族习惯或主家实力而定)超度死者。道公和魔公根据主家实力定道场的天数,现场书写经书,超度的天数越多,书写得越多,整个房子吊、帖得满满的五颜六色大大小小字符和字画,内容大致是与主家人物和死者有关以及道公超度死者的规程等等。

第一天:布置灵堂,开路。主家专门请一组唢呐队(前来悼念的亲友一般都请有唢呐),即日起到出山之时,都要不停(除吃饭或半夜)地吹响唢呐(壮话叫“啵咧”),主家大孝子起早杀猪,家族里各家各户都带来香、烛、糯米饭、豆腐等祭品,首先在灵牌前摆得满满几大桌,等着道公边念经边敲锣击鼓,给死者送午饭(壮话叫“国唉”),解决其死后吃饭的问题,给死者开路。另外,家族及村子里每家每户都自觉送来柴火(一般一家一担)、米(家族及寨上每户十斤,都要过秤,如不拿米,可拿钱。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从今天开始,主家把仓库的钥匙都交给族人掌管,举办丧事期间一切日常生活事务由族人去安排。

绕棺:办丧事的日子,每天晚上都会在堂屋中举行,师父举起手蟠带头,边诵经边敲锣,孝子手住着孝棍尾随师父,其余孝子孝孙则手拿白幅和香跟在后面排成长队。

(1)师父领着队伍围棺材逆时针绕圈,同时打击手中乐器,音乐较慢,步伐沉稳。

(2)绕s形路线变换节奏中速,听从师父指挥,走走停停(停时一般都要下跪),每过烧纸钱的地方都要烧,且脚步不停地走,步伐平稳流畅。

(3)“穿花”:走“绕麻花”队形,两人互相穿插,一直到最后一个人,然后返回,重复若干次,同时击手中乐器,速度较快,步伐灵敏。

(4)“观音拜佛”:右脚先起,走两步后前面的人转身和后面的人,两人对拜,拜时两腿并拢直立,上身90弯曲同时击打手中乐器。节奏较快,步伐平稳流畅。

第二天:破地狱(正常死亡的破五方地狱,非正常死亡的破十八层地狱。)让死者在阴间能够更好的生活。这天是来自亲朋好友的祭奠,如果是人多的话,得按先来后到,等待道公和魔公根据前来悼念的对象按程序给死者进行祭奠,前来悼念的人得拿着香在棺材前听从道公的指示下腰磕头跪拜,直到诵读完毕才能收拾东西,然后把自己带来的供品分一半给主家后,才能招集随自己带来的队伍到工作人员指定的地点煮自己带来的东西吃,一般主家只提供米饭。招亡、献饭:意思是把死者亡魂召回来,让他(她)来吃饭,吃过饭就可以到新世间,就可以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过着愉快、幸福的生活了。

第三天(最后一天):念经拜忏:孝子贤孙在棺前祭拜,给死者超度消灾让他(她)在阴间知道如何生存。这天一般都是女婿前来祭奠,其程序较为复杂且隆重,若有多个女婿(都各自杀头猪),整天都难于安排,尤其是大女婿,对于有钱的来说,那就更加复杂了。除了要摆上满满三十六桌(每桌不少于12种食物,要具备“五生五熟”即五生:用生的猪心、肝、肠、肺等五脏六腑以及鸽子做成龙飞凤舞各种形形色色的形状;五熟:煮过的鸡、鸭、鱼、鸟、肉等等总称“五生五熟”。其意不仅仅只有五种食物,而是凡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还有豆腐、蔬菜、水果、香烟以及自制的糖饼等全都具备)外,还要杀猪,牵一头活的牛或者羊。有的家里门口都摆不下,只能到别的地方找空地进行祭拜。这样一来,就要到主家请灵才能进行祭拜,请灵过程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得另请道公来操作,即让女婿召集前来掉念的队伍和主家的儿女排成长队,手高过头举起一条长一丈的白布(意思是为死者临时铺路搭桥),一路由女婿请来的唢呐队吹响唢呐带队,队伍从家里一直拉到能摆放的地方进行祭拜(时间约二到四小时)。

1、晚饭(壮话叫“国守”):快到晚餐时,主家的儿子又要杀猪(一般杀家里最大的一头),家族也要每家蒸一茏糯米饭、豆腐,儿媳、女儿们都拿着新的自纺布皮、布鞋、衣服等来祭拜。待道公和魔公给死者超度仪式完毕,人们才能吃晚饭。

2、绕棺装粮:吃过晚饭后,约10点左右开始一直到第二天清晨,由师父边击锣边诵经走在最前面,孝子孝孙手持灵位和香,拄着孝棍跟在后面,女儿或者女婿则驮着一袋谷子,谷子象征着死者到阴间去上的公粮,也有“赎魂粮”的意思。

3、人们吃过夜宵,休息一会,半夜三更之时,由魔公来诵读死者生前如何如何辛勤劳作、生儿育女的人生经历,如: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父母对子女养育的艰辛历程,一字不落地诵读(壮话叫“魔很门”)出来给后人听(其内容生动、感人、催人泪下)。以此赞颂死者生前美德,并告诫世人应尊敬长辈,不忘祖恩。听了这种为人父母生儿育女的人生经历与坎坷,再怎么不孝的子女,都会肝肠寸断,后悔当初不善待长辈是何等的不孝。

五、出殡安葬

送灵,招集寨邻族人到丧家来坐席,举行送别仪式,在灵前安放一张八仙桌,铺上竹枝叶,放糯米饭(孝男孝女用碗筷抢装,只能一次过,不能重复装,据说谁抢得多谁就发大财)等祭品,由祭师致词,大意是:“亡人你己经在家十天半月了,今天邻里族人来与你送别,你要高高兴兴地走,不要绕着棺材逆时针一圈一圈的走”。孝子及席毕,接着进行扫煞,用筷子、耙棒、柴刀、香、纸、碗、酒等,以驱除邪恶,目的是使后人安宁,亡者安全到达目的地。出葬时,灵柩上盖红毡子、站龙鸡。先由亲属一人提着装有鞭炮、纸钱的篮子走在前面,一路燃炮撒纸钱即买路钱。道公一路敲锣打鼓,持利剑在前开路。灵柩紧跟道公之后,披麻带孝的孝男孝女扶着灵柩前面,灵柩后跟随着拿纸人、纸马、纸伞、纸蟠的人,送葬队伍敲锣打鼓、吹唢呐,亲友送葬的队伍在后面。行进途中,灵柩绝对不能着地,遇到路窄、上坡或需要换人抬的时候,孝子要跪地迎候,直至墓地。到达墓地后,下葬前,道公将一只带去的公鸡捧在手中,转了几转,放进墓坑里,以卜吉凶。道公还把带去的谷粒抛向空中,以表示死者到阴间能丰衣足食。随即将灵柩及陪葬物放下墓坑,先由孝男孝女填入三把泥土,之后他们及送葬队伍就转归路,由一些人在那里埋棺筑坟。在回来的路上,道公不得再敲锣打鼓,孝男孝女及送葬的人们不得再哭,脱下孝帕,不得回头望。人们在路上还摘路边的桃树枝叶来鞭打自己的衣服,以示驱邪,人们回到丧家门口,每人都要在装有桃叶的水盆里洗手,以示去邪。在丧家门口放一盆火、一根柴、一把刀,进门的人都要跨过这盆火,以驱邪不把邪魔带回家。人们吃了一餐饭后分散回家,丧礼结束。

出殡后,丧家在屋的一角安桌设死者灵位,朝夕供奉饭菜,过节点灯烧香。满三年(期间一般过节不燃放鞭炮,不操办喜事)孝男孝女才脱孝服。(作者系隆林政协文史委主任)

(编辑:梁万德)

上一篇:“五彩隆林”之习俗“打老庚”
下一篇:多彩的隆林民族服饰

分享到: 收藏